![图片[1]-如何通过“保持距离”建立健康人际关系](https://img12.360buyimg.com/ddimg/jfs/t1/325908/33/21408/27092/68ce3dd6F75b7512d/dc045ceb9b089d23.jpg)
百家讲坛赵玉平教授的忠告
赵玉平教授曾告诫年轻人:“亲人不可太近,太近则生上怨,近人不可太亲,太亲则有下祸。” 这段话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交“铁律”——“人近则贱”,意思是当距离过近时,彼此间的尊重和体谅往往会消失,关系也会因此变得复杂。
健康的关系从来都讲究亲疏有度,远近相宜。
英国剧作家毛姆的教训
英国剧作家毛姆在初入文坛时结识了一位忠实的读者,这位读者频繁给毛姆写信,分享自己的一些有趣事情。毛姆感激不已,每次都认真回信。随着时间推移,他们渐渐成了朋友。
然而,毛姆突发奇想,邀请这位朋友来自己家中小住,结果却发生了一场让他尴尬的局面。吃完一顿饭后,这位朋友毫不客气地让毛姆请客,并点了昂贵的餐品,最后毛姆几乎“破产”了。对方不仅没有体谅毛姆的困境,反而大声嘲笑他是“落魄文人”。
最终,毛姆找了个借口悄悄“消失”,再也没有理会这个朋友。梁实秋也曾在《谈友谊》中指出:“与朋友交,久而敬之。”真正的友谊应保持一定的距离,而不应过度亲近。
杨绛与钱钟书的故事
杨绛和钱钟书曾在社科院一起生活。当时,有位同事想搬来和他们住,杨绛考虑到都在同一单位,便同意了。然而,这位同事搬来后性格大变,变得极其挑剔和斤斤计较。有一次,杨绛的女儿请了一位钟点工帮忙洗衣服,结果这位同事竟要求钟点工先为自己服务,最终还动手打了杨绛的女儿。
这一事件让杨绛和钱钟书感到极度愤怒,暴露了人与人之间不能过于亲近的危害。保持距离,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,更是对自己的保护。
“留白”艺术与人际距离
画画讲究“留白”,纸面上的空白往往能够激发无限想象。如果画面过于满溢,就容易让人感到杂乱无章。同样,在人际交往中,适当的距离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哲学家加缪和萨特曾是亲密的朋友,但由于过度的亲近,加缪插手萨特的私事,最终导致友谊破裂。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“个人边界”,指的是每个人在身体、精神、物质等方面与他人之间的界限。一旦这条边界消失,便失去了自我,关系也可能因此破裂。
适当的距离是最好的“保护”
非洲的豪猪在寒冷的天气里会聚在一起取暖,但它们身上的尖刺会导致彼此产生不适。当它们找到了合适的距离时,就能在不受伤的情况下享受到最大的温暖。人际交往亦是如此,保持适当的距离是获得和谐关系的秘诀。
王际真和沈从文是至交好友,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,保持着良好的友谊。王际真曾去美国深造,而沈从文并未挽留他,而是全力支持。即便远隔重洋,他们的友情依然深厚。这种理解和尊重的关系,是通过保持距离而获得的。
最理想的关系:既能照顾彼此,又能给对方空间
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棵并排生长的树木,若彼此过于接近,便会相互遮挡,无法健康成长。与朋友交,保持适度距离,既能让彼此照顾,又能留给彼此足够的空间,这才是最理想的相处之道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