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群中,操纵者通常会表现出以下三种行为:
一、把自己的目的包装成对方的需求
最常见的情况是“我都是为你好”。就像《再见爱人》中的杨子,要求黄圣依开车七个小时,并说:“我在给你创造机会,挑战自己。”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自我意识,很容易被推着走。
普通人没有镜头记录这些事,事后当事人也很难说清楚,因为操控者总是说“我是为你好”,这让你很难产生委屈感。
然而,实际上,你的需求并不是“挑战自己”,而是“我累了,我需要有人帮我开车”。你的需求在不知不觉中被替换和忽视,转而变成了对方的意图和目的。操控者并不是在为你好,他们只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,满足自己的需求,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二、揣着明白装糊涂
很多被操控的人常常感到困惑,操纵者是不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别人?操纵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操控他人?我是不是想多了?我是不是过度解读了他们的行为?我是不是应该为这种局面负责?
相反,操控者通常有强烈的主体感,总是洋溢着“我才是对的”那股气场。
即使操控者的行为被揭穿,他们也会用“我真的不懂”,“我不知道”,“我没想到会这样”等作为借口。
他们最擅长的就是“揣着明白装糊涂”。
无论他们的操控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,操纵者都清楚一点:他们并不坦诚,也不诚实,他们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意图,损害了他人的感受、需求和愿望,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单方面利益。
三、倒打一耙
操控者还非常擅长在操控行为没有得到满足,或是行为受到质疑时,反而倒打一耙。
例如,在你质疑他们的不合理要求时,正常人会解释,而操控者则会反过来质问你:“你难道不信任我吗?你是不是想多了?你是不是太敏感了?”结果,反而让你不得不为自己的质疑辩解。
当操控者的目的没有达成,或者他人的合理疑虑被提出时,操控者会将责任推给对方,指责对方行为过分,甚至说“所有的这些都是针对我”,完全不提事情的前因后果,不承认自己曾经对别人做出过的过分行为,却始终自认为自己是受害者。
与此相反,正常人能够体会并关注他人的需求,能做到诚实与坦诚。正常人通过沟通实现互利合作,而不是通过操控他人。正常人也有反思和承担责任的能力。
暂无评论内容